「過去養貓是為捉鼠,今日寵物是家人。」Q-Pets創辦人葉煜明一語道破市場質變的核心。年輕世代將寵物視為情感載體——情侶共養取代傳統婚育規劃、丁克家庭視毛孩如掌上明珠,這種文化轉向直接驅動消費升級。「消費者現在會為寵物購買眼鏡、訂製頸圈,甚至挑選設計師服飾」,葉煜明指著陳列架上的寵物配飾解釋。這種將寵物「擬人化」的消費心理,促使Q-Pets重整全球供應鏈,嚴選具國際安全認證的食品與用品,讓每件商品承載「家庭成員待遇」的情感投射。
我們不停思索如何做到年輕化和人性化,這樣才是與時並進。
Q-Pets 創辦人 葉煜明
市場裂變中的超前部署
面對寵物度假屋、主題餐廳等新興服務崛起,葉煜明展現策略彈性:「當市場要的不只是商品,零售商必須重構角色。」Q-Pets以全港40間門店為支點,啟動平台化轉型。透過會員系統串接第三方服務商,消費者能在單一平台預約寵物泳池課程或攝影服務。這種「策展式合作」模式,將二十年積累的會員資源轉化為生態入口,葉煜明強調:「我們不做服務創造者,而是優質服務的整合者。」此舉既填補自身服務缺口,更開創輕資產擴張路徑。
道德紅利構築品牌護城河
當「領養代替購買」成為社會共識,Q-Pets展現商業倫理的前瞻性。企業於2019年全面終止活體寵物銷售,轉型為流浪動物領養協辦中心,定期舉辦領養日活動。「真正的品牌價值在於價值觀認同」,葉煜明展示門市張貼的領養海報說道。這項決策雖源於社會責任,卻意外強化消費者信任——內部數據顯示,倫理轉型後年輕客群滲透率顯著提升,印證道德底線與商業價值可並行不悖。
年輕化戰略的三重奏
面對消費主力世代更迭,Q-Pets從三個維度重塑體驗:
- 體驗場景革新:銅鑼灣旗艦店增設寵物生日派對專區,將交易場域轉化為社交據點;
- 服務整合進化:開發中的應用程式將整合美容、醫療等第三方服務,打造一站式生態圈;
- 文化符碼重置:與本地設計師合作推出節日主題服飾,將消費行為嵌入情感儀式。
「我們販售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人寵共同的生活記憶」,葉煜明以顧客為愛犬挑選唐裝的場景詮釋新零售本質。
產業啟示錄:溫柔革命的資本邏輯
站在廿五周年節點,葉煜明揭櫫產業終極命題:「零售商的未來是生活方案設計師。」當多數同業仍陷於產品思維,Q-Pets已用平台思維重構價值鏈——以情感黏著力錨定消費升級,用道德共鳴築起定價能力,化實體網絡為生態樞紐。這套「親情經濟學」的實踐,恰為香港傳統產業轉型提供活體範本:在冰冷資本與溫暖情感的交界處,存在著可持續增長的黃金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