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造業,曾經的「勞力密集、高危低效」標籤正被強力撕下。站在產業升級的關鍵節點,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CITAC)董事會主席蔡宏興,正帶領這個樞紐機構,成為變革的核心引擎。面對人力短缺、成本壓力與安全挑戰的傳統困局,蔡宏興指出,出路在於擁抱貫穿項目生命週期的「數位化供應鏈」。CITAC的使命,便是催化這場重塑價值鏈的深刻轉型,為行業開闢一條通向效率躍升與未來競爭力的清晰路徑。
行業必須把握契機,善用資源,擁抱科技,才能在挑戰中重煥活力,建構長遠競爭力。
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CITAC) 董事會主席 蔡宏興
破局:CITAC——構建數位轉型的生態樞紐
蔡宏興清晰描繪願景:「數碼化並非點綴,而是從概念設計、細節深化、審批流程、構件加工、物流追蹤、施工建造到資產維運的全鏈條重塑。」CITAC的角色,正是促成這種無縫「數碼一體化」的生態運營者。它不僅是全球前沿建築科技的展示櫥窗與知識庫,其核心平台iClub更通過高頻次的業界交流與精準的B2B對接,實質促進跨企業協同與創新落地。蔡宏興強調:「知識共享與技術交流是提升行業整體生產力的基石,iClub聚焦通用數據環境(CDE)、數碼工程監督系統(DWSS)等關鍵議題,目的在於加速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讓整個行業生態共同受益。」這種促進資源連結與價值共創的模式,正是CITAC作為變革樞紐的核心價值。

賦能:貫穿價值鏈的科技實踐
在蔡宏興的推動下,CITAC展示的科技應用已深度融入項目實戰。設計與審批環節,建築資訊模擬(BIM)及通用數據環境(CDE)成為標準。「香港屋宇署的電子化系統、新加坡的BIM提交、深圳即將啟用的管理平台,都證明這是全球大勢,」蔡宏興解釋道,「這大幅縮短審批時間,提升透明度,是提升項目執行效率與資本運用效率的關鍵。」施工現場的變革更為顯著。數碼工程監督系統(DWSS)實現進度與質量的實時透明管控,告別紙本時代。交付階段的三維點雲掃描技術,則為品質把關與後續維運提供精準數位資產。「這些技術直接降低管理成本與項目風險,提升最終交付成果的可預期性。」CITAC展覽中心的五大主題區(工業化、資訊化、智能化、一體化、無限化),如同轉型藍圖。蔡宏興舉例:「防撞無人機進行高效安全的樓宇檢測,3D打印混凝土牆顛覆傳統工藝。這些展品證明,科技正賦能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創造實質效益。」

戰略核心:MiC與人才——重塑形象,解鎖資本
談及變革的核心戰略,蔡宏興著重兩點:「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與人才。他將MiC視為行業突圍的關鍵:「將現場工序轉移至受控工廠環境,MiC能顯著克服惡劣天氣、勞力短缺和場地限制,大幅提升建造效率、品質與可控性。這不僅紓解行業困境,更是顛覆傳統工地形象、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與投資吸引力的根本路徑。」這項技術所代表的工業化、標準化方向,正吸引著新的目光。同時,吸引年輕人才至關重要。「創新科技是改變行業形象、吸引新血的關鍵,」蔡宏興說。科技園與建造業議會合辦的SciTech Challenge比賽,正是發掘潛力新人的平台。「我們正將建造業塑造成技術先進的行業。培養掌握數碼技能的新一代,是確保行業可持續發展、累積未來競爭資本的根基。」CITAC的知識共享與合作,正是支撐這一人才戰略的基礎。將青年潛力轉化為行業發展動能,是蔡宏興與CITAC為行業未來價值進行的重要投資。
蔡宏興觀察到,疫情意外加速了變革:「遠距協作依賴BIM雲端平台、AI、VR等技術,這強力推進了行業的數碼化進程。」他認為,後疫情時代是轉型的黃金窗口:「行業必須把握契機,善用資源,擁抱科技,才能在挑戰中重煥活力,建構長遠競爭力。」
結語:引領變革,共創價值未來
在蔡宏興的領航下,CITAC遠超技術推廣者的角色。它通過構建知識生態(iClub)、展示實踐方案(展覽中心)、推動關鍵技術(如MiC)和培育未來人才,系統性地驅動香港建造業掙脫傳統束縛。其行動清晰地指向一個目標:打造一個以創新為引擎、效率為核心、人才為基石、可持續的現代化建造業。蔡宏興與CITAC的故事,核心在於如何將挑戰轉化為機遇,將技術潛力轉化為實質的產業升級路徑。當數據流轉於雲端,當工廠預製構件高效組裝,當年輕工程師以代碼構築未來,香港建造業在CITAC引領下的蛻變,正為整個產業開拓出一條提升效率、降低風險、增強吸引力並指向更高價值創造的資本化坦途。這條由實踐鋪就的道路,比任何口號都更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