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服務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格局中,ClubONE 以「會所式婚宴」的差異化定位穩步擴張。執行董事陳浩弘(Robert)的經營思路,不僅體現對消費需求的精准把握,更暗藏一套與市場共贏的增長邏輯 —— 從場地多元利用到服務閉環構建,從風險應對到趨勢前瞻,每一步規劃都在夯實業務根基的同時,醞釀着可持續的價值增長路徑。
ClubONE 不僅做「場地提供者」,更做「婚禮生態協調者」。
ClubONE執行董事 陳浩弘(Robert)
差異化賽道:在價值窪地構建競爭壁壘
「價錢定位上低過酒店,但場地裝飾同佈置會好過普通酒樓」,陳浩弘這句對 ClubONE 核心優勢的概括,本質上是在傳統婚宴市場中找到「性價比窪地」。這種定位不僅吸引對體驗有要求但預算理性的新人,更在商業邏輯上形成難以復制的競爭力 —— 較酒店更低的成本結構,疊加較酒樓更高的體驗標準,既保障了利潤空間,又降低了價格敏感型市場的波動影響。
其父親陳裕光以標準化餐飲開創市場的經驗,讓陳浩弘更懂「邊界突破」的價值。他選擇的上環西港城百年古蹟、淺水灣海濱等特色場地,不僅是體驗載體,更是「輕資產高附加值」的典範 —— 通過場地獨特性而非大規模裝修投入形成差異,這種模式既減少資本佔用,又能通過場景稀缺性維持定價權,與資本市場青睞的「輕資產、高周轉」邏輯不謀而合。
場地多元:用靈活性抵禦市場波動
「我哋係做宴會為主嘅,婚宴、公司宴會、產品發佈會、春茗或者八月宴都會做」,陳浩弘對業務邊界的開放態度,隱含着對收入結構穩定性的考量。ClubONE 逾 10 間分店的全域佈局,不僅是覆蓋更多客群,更是通過「一場多能」降低對單一業務的依賴 —— 婚宴旺季主攻個人市場,淡季則轉向商務宴會,這種靈活調度直接優化了資產使用率。
對資本而言,業務多元化意味着抗風險能力的提升。當單一市場(如婚宴)受政策或季節影響時,其他業務(如企業春茗)可形成補充,避免現金流大幅波動。陳浩弘顯然深谙此道:「每個宴會活動也不盡相同,ClubONE 寬敞的宴會廳能充分配合每個活動」,這種適應性正是穩定經營的關鍵,而穩定恰是資本長期看好的基礎。
陳浩弘強調的全流程跟進,實際上是在構建客戶生命周期的價值閉環。
服務閉環:用體驗粘性鎖定長期價值
「落咗訂之後我哋都會跟進佢成個鋪排,直到舉行大日子都順暢」,陳浩弘強調的全流程跟進,實際上是在構建客戶生命周期的價值閉環。從線上查詢菜單價格、場地狀況,到 Wedding Planner、司儀等附加服務,再到律師、婚紗等協作資源推薦,ClubONE 不僅做「場地提供者」,更做「婚禮生態協調者」。
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一方面通過提升單客消費額增厚收益,另一方面借助服務依賴性提高客戶留存 —— 據原文描述,新人從預訂到執行的全流程參與度越高,越難轉向競爭對手。對資本而言,高客戶粘性意味着可預期的重複消費與口碑帶動的低成本增長,這類業務往往能獲得更高的估值認可。
風險應對:以靈活策略夯實經營底盤
疫情期間的應對,最能體現陳浩弘對「經營韌性」的重視。面對限聚令,他推出「無限改期」政策免除新人損失,接入消費券支付減輕客戶壓力 ——「呢啲安排都希望帶領 ClubONE 和新人並肩跨過挑戰」。這些舉措看似被動應對,實則是主動控制風險:既避免客戶流失導致的現金流斷裂,又在行業低谷期維持了品牌信任。
對資本市場而言,企業在危機中的穩定性至關重要。ClubONE 在疫情中的調整,本質上是通過靈活政策降低「客戶違約風險」與「品牌信譽損失」,這種風險管控能力直接關係到投資者對其長期經營的信心 —— 穩健的抗風險體系,向來是資本青睞的加分項。
趨勢前瞻:順勢而為的增長動能
「根據 ClubONE 的市場調查,婚宴未來傾向以中小型為主」,陳浩弘對輕婚宴趨勢的判斷,背後是對市場增量的前瞻捕捉。他推動的戶外證婚區(水中天、K11 空中花園等)、午間婚宴、「無懼吉日」半價活動,都是對「簡約風婚禮」需求的精準回應 ——「適合想突破傳統,又希望慳錢去旅行的新人」。
從資本視角看,這種「順勢而為」的策略降低了市場教育成本,能更快實現業務增長。通過迎合現有需求而非創造全新需求,ClubONE 可以用更低的投入獲得穩定回報,這種「低風險高確定性」的增長路徑,正是理性投資者偏好的標的。
陳浩弘的經營哲學,看似聚焦「新人體驗」,實則暗含對商業本質的深刻理解:用差異化築牆,用多元化穩基,用閉環提效,用靈活抗風,用前瞻拓增。這些策略共同構成的,不僅是 ClubONE 的婚宴服務體系,更是一套可被市場認可的價值增長框架 —— 在穩健中蓄勢,在適應中前行,這或許正是傳統服務業與資本對話的最佳語言。
結語:
回望 ClubONE 的發展軌跡,陳浩弘的每一處佈局其實都在書寫一個清晰的價值邏輯:以體驗差異化築起競爭的「護城河」,用場地多元利用提升資產周轉效率,靠服務閉環沉澱客戶終身價值,憑靈活應對機制增強經營韌性,順趨勢調整方向則鎖定增長確定性。這些看似聚焦「婚宴體驗」的動作,實則是在為企業構建一套可被資本市場識別的「價值語法」—— 當業務增長的每一步都與效率、穩定性、可持續性緊密掛鉤,當客戶體驗的升級始終伴隨着商業模式的優化,企業的價值便不再僅僅體現在當下的營收數字裡,更沉澱為未來與資本對話時,那份「看得見、摸得着、可複製」的成長路徑。這或許正是陳浩弘傳承與創新背後,最值得關注的資本啟示:穩健的價值積累,從來都是最好的資本路徑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