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動科技主導的時代,連續創業家安宇昭(Andy Ann)以「需求洞見」為核心,十二年內創立四家企業——從亞洲首個行動廣告平台hotmob、ESG知識平台GoImpact,到革新保險業的YAS微保險。其商業版圖緊扣資本市場週期,卻始終圍繞一個初心:「將痛點轉化為可規模化的社會價值。」這位安子介家族第三代傳人,正以科技重構實業傳承的方程式。
創業不是發明問題,是發現已被忽略的需求。
連續創業 NDN Group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安宇昭先生(Andy Ann)
創業邏輯:預判週期,錨定資本化場景
「創業不是發明問題,是發現已被忽略的需求。」安宇昭的商業決策始終遵循雙週期模型:技術滲透率(5-10年)+政策紅利窗口。2010年創辦NDN集團時,他押注Wi-Fi與行動裝置普及趨勢,使hotmob成為香港首批程序化廣告平台;2018年全球ESG投資爆發前,GoImpact已搭建企業永續教育架構,現服務渣打、滙豐等機構,對接亞洲逾200億美元碳中和資本需求。
「資本討厭不確定性。」他強調技術需嫁接於可量化的應用場景。YAS微保險的誕起點,正是行山時無法購買「小時制保單」的痛點。該平台以API串接保險公司閒置承保力,用戶一鍵投保特定時段,精算模型使保費較年繳方案降低73%,上線一年內獲怡和系戰略投資。
傳承與突圍:三代實業家的價值重構術
祖父安子介創立南聯實業時,以紡織業支撐香港工業化進程;父親安志堅則見證地產金融崛起。安宇昭的創業軌跡,實為家族資本演化史的縮影:資產形態從廠房、土地演進為「數據+用戶行為資產」,價值錨點從工廠效率遷移至需求響應速度。
「祖父的時代,機器轉動就是生產力;今天,能將用戶『一秒鐘的焦慮』轉化為商業架構,才是新實業精神。」這種思維體現在YAS的「動態定價引擎」——透過10萬筆行山GPS數據精算路徑風險係數,將保險從標準化產品重構為「情境化服務」,實現了祖父時代「實物生產」到當代「場景解決方案」的價值躍遷。
Andy Ann 強調零成本創業是偽命題,但高成本試錯才是「致命傷」。
創業哲學:以失敗為槓桿的資本效率術
「零成本創業是偽命題,但高成本試錯才是致命傷。」安宇昭的「最小化驗證」原則,透過三次關鍵轉型體現:
-
熱點驗證:hotmob初期僅用3組伺服器模擬廣告競價,驗證手機廣告CPM可達PC端2.4倍
-
合規設計:GoImpact與普華永道共建ESG框架,規避政策風險吞噬早期投入
-
生態槓桿:YAS以技術中台整合AIA、保誠閒置承保力,降低監管成本
他更以遊戲化思維重構挫折:「當你知道第100次死亡是通關必經節點,前99次就成了資產。」這種心態使其企業平均融資週期縮短至14個月,遠低於市場均值,將試錯成本轉化為資本效率的競爭優勢。
未來方程式:可組合式商業架構
當被問及「為何不涉足太空科技」,安宇昭給出冷峻答案:「資本效率取決於需求密度與變現路徑。」 其企業均具備「可組合式架構」(Composable Architecture):hotmob的廣告引擎可遷移至車聯網場景;GoImpact的知識圖譜正導入新加坡碳權交易所;YAS的動態定價模組已應用於物流延誤險。
「香港不缺資本,缺的是將技術轉化為現金流的架構師。」這解釋了為何其項目總在Pre-A輪即獲產業資本介入。用矽谷術語說,他擅長設計「資本友好型敘事」——透過模組化技術架構降低投資風險,使資本能像積木般靈活配置於不同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