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HE ENTERPRISE VOICE 編輯部

全球資本向永續發展賽道加速流動之際,粵港澳大灣區正憑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制度框架,構建ESG創新生態圈。陳婉真指出,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國家戰略為企業鋪設了明確路徑,《十四五規劃》更將大灣區定位為「雙循環」樞紐,吸引高達35%的全國ESG基金在此集聚。 大灣區11座城市的發展落差恰恰形成戰略縱深:香港憑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主導綠色債券發行,其中36%資金注入新能源基建;深圳以科技賦能開發「灣區ESG數字地圖」,為3.8萬家企業提供環境風險預警;肇慶、江門等城市則借力生態資源發展碳匯經濟。這種梯度格局使企業可根據產業特性選擇差異化切入點,例如唯品會基金會活化塱頭古村帶動鄉村旅遊收入增長,正是將文化資產轉化為永續資本的典型路徑。…

香港正迎來家族辦公室發展的關鍵窗口。滙一家族辦公室總監吳俊偉(Andy Ng)指出:「香港具有開放金融環境與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配合國家及特區政府發展藍圖,未來三至五年將是行業蓬勃發展的契機。」他強調,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其開放貨幣政策、資金自由進出、簡明稅務架構及健全司法制度,為企業創造了獨特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