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消費者對可持續產品的需求持續升溫,傳統製造業正面臨「綠色轉型」與「商業效益」的雙重考驗。維珍妮國際(2199.HK)首席營運官陳志平卻帶領這家以貼身衣物起家的企業,憑藉生物級海綿、液態 3D 發泡等獨家技術,逐步打破「內衣製造商」的邊界,向「內外兼修、男女適用」的綜合性設計製造商轉型。其獨特的 IDM(創新設計製造商)模式不僅驅動業務多元化,更為傳統製造業如何以技術創新打通資本認可通道,提供了清晰範本。
生物級材料與工藝突破: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根基
可持續時尚的核心,在於解決「性能」與「環保」的矛盾。維珍妮與供應鏈合作開發的生物級海綿,被陳志平視為「行業突破的關鍵」—— 這是全球唯一同時達到傳統海綿性能標準與量產能力的植物油配方材料。據其介紹,這種材料不僅保留了傳統海綿的支撐性與舒適度,更通過植物基成分的導入,顯著降低生產過程的環境負擔。
與此同時,維珍妮獨創的液態 3D 發泡技術重新定義了模杯製造流程。不同於傳統高溫熱壓工藝,這項技術通過模具實現自動化立體發泡生產,不僅大幅減少原材料消耗,更簡化了生產環節,從而降低能源消耗。陳志平強調:「這不只是工藝升級,更是對整個生產鏈效率的重塑 —— 當材料與技術同時具備環保性與經濟性,才能真正獲得市場與資本的認可。」
新型硅膠技術的應用則進一步拓展了產品邊界。利用特種有機硅柔軟輕膚的特性,維珍妮將其應用於女性內衣等貼身產品,在提升舒適度的同時兼顧支撐塑形效果。這種技術突破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功能性與舒適性兼具」的需求,更為產品向高端市場進軍奠定了基礎。
陳志平:「我們開發了一系列維珍寧特定的技術標工藝,透過領先的工藝去支撐我們可持續發展的願景。」
從內衣到全域:技術驅動的業務邊界突破
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從未局限於單一場景。陳志平觀察到:「人們希望一件產品能同時兼顧商務、休閒、運動等多種場景,既要有外觀設計感,也要有功能性與舒適度。」這一洞察驅使維珍妮將技術優勢從內衣領域向外延伸。
其核心在於無縫粘合技術的創新應用。通過點膠、硅膠粘合及 3D 液態發泡等工藝,維珍妮打破了傳統縫合技術的限制,使產品更貼身、舒適,同時提升耐用性。這項技術不僅優化了內衣產品,更被逐步應用於外穿服裝,推動維珍妮的業務從女性內衣拓展至運動外衣、休閒裝等領域,實現「內外兼備、男女適用」的產品矩陣升級。
陳志平解釋:「技術創新讓我們突破了產品類別的邊界。當無縫粘合技術能同時滿足內衣的貼身需求與外衣的美觀要求,業務的橫向拓展就成了必然。」這種多元化佈局不僅拓寬了收入來源,更增強了企業面對市場波動的抗風險能力,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價值亮點。
我們以創新能力能夠實現業務縱向及橫向的拓展,同時我們持續去深化工藝改革,令我們引領未來5到10年的這樣一個產品趨勢。
維珍妮國際首席營運官 陳志平
自動化與標準化:製造端的效率革命
製造環節的革新,是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的關鍵。維珍妮在生產端的核心策略,是通過定制化設備、自動化生產模式與標準化流程,實現「效率提升、浪費減少、品質穩定」的三重目標。
陳志平介紹,公司主導研發的自動化生產線,大幅減少了重複性人手工序,不僅降低了人為操作帶來的品質波動,更為員工創造了更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當生產流程變得可控、可複製,我們就能快速響應不同客戶的需求,無論是小批量定制還是大規模量產,都能保持穩定的效率與品質。」
這種製造能力的升級,直接增強了維珍妮與品牌客戶的合作粘性。從高端內衣品牌到運動服飾企業,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與其深度合作,不僅因為技術匹配度高,更在於其穩定的供貨能力與靈活的反應速度。這種「技術 + 製造」的雙重優勢,成為企業在產業鏈中建立話語權的重要支撐。

四大核心維度:驅動長期增長的資本邏輯
維珍妮的戰略核心,圍繞「創新、速度、質量、可持續發展」四大維度展開。在陳志平看來,這四者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撐的有機整體 —— 創新驅動技術突破與業務拓展,速度與質量確保市場響應能力,可持續發展則奠定長期生存基礎。
「創新是我們實現縱向深化與橫向拓展的關鍵。」陳志平強調,通過持續深化工藝改革,維珍妮希望「引領未來 5 到 10 年的產品趨勢」,而非簡單跟隨市場需求。這種前瞻佈局體現在技術研發的長期投入上,無論是材料創新還是工藝升級,都以「創造和引領需求」為目標。
與此同時,數字化與標準化的推進,則確保了創新成果能高效轉化為商業效益。陳志平認為:「當技術、生產、管理都實現標準化,企業的運營效率會顯著提升,這不僅能降低成本,更能讓投資者看到清晰的增長路徑。」
對於行業未來,陳志平的願景明確:「我們希望通過與供應鏈夥伴、品牌客戶的多元協同,推動整個行業向更可持續、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維珍妮正以技術為筆,書寫傳統製造業向「技術驅動型企業」轉型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每一個章節,都蘊含着資本增長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