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新加坡最大分別在於——前者是大中華區無可取代的金融樞紐,後者是東南亞的區域中心。」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創會主席及萬方家族辦公室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始創人 關志敏(Chi-Man)開宗明義點破迷思。他引用實務數據佐證:「78%駐港單一家辦同時在新加坡設點,92%東南亞家族也在香港部署資本支點,這從來不是二選一的命題。」
他以市場本質差異深化觀點:「香港是極佳的Alpha生成地,股市日均成交額達新加坡6.8倍(彭博2022年數據);而新加坡憑獨立主權的穩定性,成為財富『避震器』。」這種差異化生態位,正契合家族辦公室「風險管理101法則」——地理與資產的雙重分散策略。
如果你説要對香港一個很簡單的形容,這裡是一個很好產生Alpha的地方。
萬方家族辦公室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始創人 關志敏
超越回報的「財富控制鏈」設計
「若以回報率最高自詡,絕非優秀家族辦公室。」關志敏直指行業迷思。他領導的萬方家族辦公室,以 「動態投資管制架構」 破解傳承難題:「當資產交棒至下一代,需平衡控制權與專業化需求。例如將資產分為五類,家族成員可能只專注其中三類,其餘在保留決策權前提下委外管理。」
他舉某地產家族案例說明:「第五代因憲法條款,將財產糾紛解決週期從26個月壓縮至47天。這種將家族價值觀轉譯為金融契約的能力,才是資本完整性的真正護城河。」
亞洲傳承窗口的結構性破局
「未來十年,大中華區每年有4000億美元財富從70-80歲世代交棒至30-40歲繼承人。」Chi-Man揭示關鍵矛盾點:「相較歐美家族多傳承至第五代以上,亞洲83%家族辦公室成立於2000年後,正面臨『首代創富』與『二代守成』的斷層。」
他比較區域治理差異:「香港客戶傳承至第三、四代後,更關注慈善推動本地醫療體育發展;而東南亞家族會議常需預留兩小時彈性時間——這些文化基因差異,要求家辦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憲法架構。」
人才爭奪戰:香港的「生態密度優勢」
面對新加坡稅收競爭,關志敏指向中環天際線:「香港真正殺手鐧在於方圓三公里內聚集43家國際律所、28間頂級審計機構的生態密度。」關志敏以生物科技家族案例佐證:「需同步處理內地IPO、離岸信託設立及歐洲併購,香港團隊72小時協調三方盡調,這種跨域協同效率至今難以取代。」
他預判未來戰場:「新加坡通過亞洲獎學金計劃培育專才;香港應建立『雙城型人才庫』。未來十年,誰掌握通曉大中華與東南亞雙重基因的團隊,誰就主導亞洲財富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