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獨特產品力、精準市場策略與創新品牌故事,譚仔國際正將一碗米線的在地魅力,轉化為可複製、可擴張的全球化商業版圖。一碗熱氣騰騰、配料豐富、辣度分明的米線,不僅是香港人的集體味覺記憶,如今更成為譚仔國際(TamJai International)執行長劉達民手中,征戰全球餐飲市場的戰略核心。在母公司東利多(Toridoll Holdings)的全球資源加持下,劉達民正引領這個紮根本土的品牌,執行一套清晰的國際化路徑,目標是讓「譚仔味」躋身世界級餐飲符號之列。
把這份原汁原味帶到不同國家。
譚仔國際(TamJai International)執行長 劉達民
味覺革命:米線的全球化基因與產品核心競爭力
日本拉麵的成功,驗證了單一面食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多元的地域風味和極致的產品體驗,足以風靡全球。劉達民深諳此道,並洞察到譚仔米線蘊含的相似潛能。「譚仔味」的核心—— 彈牙的米線、層次豐富的湯底、數十款自由搭配的配料,以及標誌性的十級辣度體系(從「十小辣」到「特辣」),構成了一個既具強烈香港辨識度,又具備高度適應性和客製化空間的產品模型。
這種「核心不變,外圍靈活」的特質,正是譚仔國際邁向全球化的基石。劉達民強調,米線本身作為載體,具有極強的包容性,能根據不同市場的飲食習慣和文化偏好,融入當地特色食材與口味,同時堅守其「譚仔味」的核心精髓—— 那獨特的湯底風味與個性化體驗。這種可塑性,為譚仔的全球版圖擴張提供了堅實的產品論述。
落子全球:分階段部署的國際化資本棋局
譚仔國際的國際化戰略並非盲目擴張,而是一套經過精密計算、分階段部署的資本棋局。其第一步鎖定文化相近、市場潛力巨大的「近鄰」:中國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品牌認知度高、消費力持續增長的腹地,是規模化的重要戰場。新加坡則被定位為進軍東南亞市場的樞紐與試驗田,目標在建立穩固基礎後,輻射至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周邊國家。
更具戰略意義的落子,是借助母公司東利多在日本的深厚網絡,於2022年正式進軍日本市場。東京新宿、吉祥寺、惠比壽三店的成功立足,不僅是地理上的突破,更是品牌高端化與跨文化適應力的證明。劉達民透露,澳洲市場已被選為下一站,其社會文化多元性及飲食習慣的「西方化」特徵,將成為譚仔測試產品在更廣泛市場接受度、驗證其全球化模式能否成功複製至非亞洲文化圈的關鍵試點。每一步擴張,都是為品牌價值累積資本,鋪就更廣闊的資本化道路。
創新驅動與品牌敘事:維繫活力與吸引資本的雙引擎
即使坐擁香港市場的穩固基礎與懷舊情懷,譚仔國際深知停滯即是倒退。劉達民將創新視為維持品牌活力、吸引新舊顧客、並持續向資本市場展示增長潛力的核心引擎。集團旗下「譚仔雲南米線」與「譚仔三哥米線」雙品牌,每季均系統性推出包含新湯底、特色配料、創新小食及飲品的完整新品系列。例如近期推出的「酸菜脆鯛魚米線」、「椰香奶蓋咖啡」等,不僅刺激消費,也彰顯其研發實力與市場敏銳度。此外,順應全球健康環保趨勢推出的素食米線選項,也拓展了客群光譜。
在品牌溝通層面,譚仔國際展現了高度「在地化」的靈活敘事能力。從早年將帶有口音的「譚仔話」轉化為獨特的品牌印記,到如今結合時下流行文化(如邀請台灣藝人邱鋒澤代言新品),乃至運用極具話題性的創意營銷事件(如去年引發熱議的「情侶衝突」事件營銷),都體現了其「貼地」且善於製造聲量的傳播策略。這種既保留香港本土特色,又能以創新手法擁抱新世代消費者和不同市場文化的品牌敘事,有效塑造了生動、充滿活力的企業形象,成為吸引消費者與潛在投資者的無形資產。
結語:一碗米線串起的價值鏈與資本未來
在劉達民的藍圖中,譚仔國際的目標遠不止於餐廳數量的增加。其策略核心在於將「譚仔味」這一獨特的文化與產品體驗,通過標準化運營、供應鏈管理、持續創新和精準市場定位,轉化為一個可持續增長、具備強大現金流和品牌溢價能力的全球化餐飲平台。從香港出發,立足亞太,並將澳洲視為進軍西方市場的橋頭堡,每一步都為累積國際運營經驗、驗證商業模型、提升品牌全球知名度,最終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這碗源自香港街頭的米線,承載的不僅是鄉愁與美味,更承載著一個本土品牌蜕變為國際餐飲集團的雄心。譚仔國際的故事,正生動演繹著如何將深厚的在地文化底蘊,結合清晰的戰略視野與資本運營思維,在競爭激烈的全球餐飲版圖中,開闢出一條獨特的成功路徑。其征途,無疑為亞洲餐飲品牌的國際化與資本化未來,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範本。